茶文化网

公刘子茶道培训学校

试论蒙山茶的历史地位
来源: | 作者:tea168cn | 发布时间: 2012-07-22 | 513 次浏览 | 分享到:

试论蒙山茶的历史地位

 

公刘子

 

       摘自第八届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言材料,并作主题发言。刊出于2012宁波明州茶论·茶产业品牌整与品牌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摘要:

    本文从史料的角度论述了蒙山茶的初兴与繁荣,从自然科学的观点阐述了蒙山茶品质一技独秀的原因,并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蒙山茶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中牢牢占据着独特的历史地位。

 

正文:

    2009年笔者撰文在《茶叶》杂志第四期刊出“蒙顶植茶人物演变与社会文化背景”一文后,国内茶文化界再次开始关注蒙山茶文化,2011年关于蒙山茶与吴理真的激烈讨论成为国内茶文化界的聚焦点之一,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蒙山茶与吴理真的社会知名度,但对当地宣传吴理真会产生一点暂时的影响。笔者认为若正确把握研究方向与宣传方向,既能促进当地的茶业经济、茶文化发展,还有利于厘清中国、四川、雅安、蒙山的茶文化历史、佛教文化发展史,这是国内外茶人的共同心愿。

接到雅安茶叶协会秘书长关于征文2012年蒙山茶文化研讨会的约稿函,笔者感到有必要撰文指出,蒙山茶在茶文化史上占据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以作为“蒙顶植茶人物演变与社会文化背景”一文的延续,继续对蒙山茶进行深度探讨。

一、蒙山茶是唐代著名贡茶

(一)、唐前与陆羽时代蒙山茶史料未见

唐代著名贡茶当数浙江长兴顾渚紫笋茶与蒙顶茶等等,据笔者数十年研究,四川产茶历史悠久,查阅相关资料,尚未能发现唐以前有关蒙顶茶的记载。

陆羽《茶经》作为茶入经之书载:“剑南以彭州上,绵州、蜀州次,邛州次,雅州、泸州下,眉州、汉州又下。”这里有雅州产茶记载,雅州(或蒙山)茶对于茶圣陆羽而言,并不是上,而是下。据陆羽《茶经》成书年代与陆羽卒年考,陆羽时代(733——804年),蒙山茶当时并未成为举世闻名的茶品,这可能与唐代陆羽时代的制饼法与煮茶方法有关。

(二)、九世纪初蒙山茶渐露头角

唐代李吉甫撰《元和郡县图志》(约813年):“严道县,蒙山在县南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这是现存最早关于蒙山产茶的记载。并且是作为贡茶的。此段记载,突出在于一个“今”字,就是最近几年的意思,过去蒙山茶并未作贡茶。

(三)、九世纪中叶蒙山茶兴盛

唐扬烨撰《膳夫经手录》(约856年)“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至开元、天宝年间稍稍有茶,至德、大历遂多,建中之后盛矣。------蒙顶,始、蜀茶得名蒙顶也,元和(公元806820年)以前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顶,是以蒙顶前后之人,竞栽茶以规厚利。不数十年间,遂安斯草市,岁出千万斤。”这一记载说明唐代公元九世纪中叶蒙山出产大量茶叶,原因是“先春蒙顶”之品质绝佳,促使人们竞相栽茶。

与蒙山茶兴盛同时,出现了大量赞颂蒙山茶的诗词。有白居易(772——846)、刘禹锡(772——842)、韦处厚(773——828)、郑谷(851——910)等等多达数十位的著名文人墨客,讴歌、记述蒙山茶。这里可以初窥到文人讴歌蒙山茶集中于九世纪,亦可间接说明蒙山茶被人们广泛传颂出现于此时代。

二、蒙山茶有优越的、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一)、云多、水多、雾多,茶的持嫩性好

为什么蒙山茶品质能独特而长久地被人颂扬?中国是茶的故乡,尤其中国以产绿茶历史最为悠久,而蒙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了蒙山所产绿茶品质必为上品。

蒙山茶品质优秀的原因可用“高山云雾出好茶”的道理阐述。茶人都知道,茶树喜温暖、喜湿润,喜酸性土壤,这是茶树的共性。凡出产绿茶品质优秀的产区,必然要求多云雾的地方,可使直射光成为漫射光,茶芽显嫩。嫩叶制作绿茶品质就高。笔者以通俗的语句试图解释如下:天、地、茶树三者,以茶树做主人翁。接“阳光”多,制红茶、普洱茶品质高,接地“气”多,制绿茶品质高。

蒙山与中国其他地区的显著不同在于接“阳光”少。蒙山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境内,四川盆地西南部,最高海拔1456米。蒙山因“雨雾蒙沫”得名,有“雅安多雨,中心蒙山”之说,常年雨量达2000毫米左右,古代称之为“西蜀漏天”,故雅安还有“雨城”之名。雨多会形成云多、雾多。

阳光普照,遇云雾,成漫射光、散射光,茶树芽叶受光照少,就显嫩,绿茶品质就高。又由于在一定的海拔高度,日落后,气温降低,茶树晚上呼吸消耗相对少,所以品质就会出现“高山出好茶的道理”。

蒙山与中国其他地区的显著不同在于接“地气”多,水多,利于茶树根系伸展,水润土壤,利于根系吸收土壤中的营养。更何况,在没有水多的情况下,人们都知道韭菜与韭芽哪个好吃!哪个贵?就是因为韭芽被土覆盖,不见阳光,显嫩,好吃。蒙山茶树常年被云雾覆盖,由于独特地理环境和小气候环境而成就了蒙山茶在中国绿茶中的独特地位。

(二)、纬度、地势、地形亦成就蒙山茶绝佳品质

1、纬度

中国传统历史名茶大都处于北纬30度左右,如西湖龙井茶、黄山毛峰、径山茶、松萝茶、碧螺春、金奖惠明茶等等,蒙山茶恰恰处于这一纬度。那么为什么这一纬度的茶品质优秀呢?主要是与传统名茶的制作方式与品饮方式联系在一起的。就是说这样一种制作方式,制作出来的茶是条形茶,又是撮泡法的情况下,处于北纬30度左右的茶,冲泡饮用,“浓有浓情,淡有淡意。”

若纬度低些,阳光就充沛,多酚类物质就偏高,茶汤浸泡的时间稍多一些,口感就会浓涩,因而就需用沏茶法了。如几十秒就需出汤的乌龙茶、普洱茶、茯砖茶就是例子。

若纬度偏高,光照时间就相对短,茶的碳架结构物相对少,而氮类物相对多,多酚类物质相对少,茶汤鲜醇,泡久些也觉的好喝,但可冲泡次数少了。

2、地势、地形

蒙山的地势,处于四川盆地向上的西南边缘,盆地水汽上升,就会在一定的海拔高度形成雾,这是茶树获得充沛漫射光的有利地势。还有一个要点,从谷歌地图可以俯瞰,西北面高度,可挡住西北面的寒风,蒙顶山虽然海拔高度有1456米,但它处于1000米与900米的等高线之间,往西边是1200的等高线、1400的等高线。再者,蒙山山势北高南低,还可挡住冬天的北风吹,有利茶树保温过冬,而不需要太多的营养去抵御寒冷,这种特点,是形成蒙山茶品质优秀的重要小气候地理环境因素。

三、蒙山茶的重要历史地位

(一)、历史长河里独步江湖的名茶

自九世纪中叶蒙山茶鼎盛之后,历经五代、宋代,迨至今天,蒙山茶作为中国名茶,被历代文人雅士所颂扬。斗转星移,每一个时代,中国各地,均有突出的茶品被人们褒扬。如唐代有浙江长兴顾渚山的顾渚紫笋茶,宋代有福建北苑贡茶,明代有安徽松萝茶,清代有杭州龙井茶等等。

从茶文化历史角度阐述,中国至今还没有一只名茶,能如蒙山茶一样,跨越历史长河,长久地,迩久历新,从没被历史湮没,这是任何人都否定不了的。如北苑贡茶至明代散茶兴起,就衰落了;如松萝茶没有龙井茶般名扬四海;如顾渚紫笋茶,需要重振昔日风采了。

蒙山茶作为国内茶人均知晓的唐代贡茶,至今仍在散发着迷人的芳香,这是蒙山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独步江湖的魅力所在。

(二)、蒙山茶是极品茶之一

2011年年底,笔者参加杭州“武林斗茶会”,诸茶人口头论战内容就是“何谓好茶?”从层次看,有从茶叶本身论的;有从评茶角度论的;有从口感论的,诸茶人的见解是十分科学的。笔者从历史传说的角度论好茶,认为能带来身体健康的茶是好茶,能改变人的思想观念的茶是好茶,就列举了五代毛文锡《茶谱》蒙山茶故事的例子。

蜀之雅州有蒙山,山有五顶,顶有茶园,其中顶曰上清峰。昔有僧病冷且久,尝遇一老父,谓曰:‘蒙之中顶茶,尝以春分之先后,多构人力,俟雷之发声,并手采摘,三日而止。若获一两,以本处水煎服,即能祛宿疾;二两,即为地仙矣。’是僧因之中顶,筑室以侯,及期获一两余。服未竟而病瘥。时至城市,人见其容貌,常若年三十余,眉发绿色,其后入青城访道,不知所终。”

此故事十分生动,传说了蒙山茶能治久未痊愈的病,并且改变了人的思想观念,不做僧人,访道问仙去了。

(三)、蒙山茶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蒙山茶丰厚的文化底蕴体现在有历代众多文人墨客诗词、吟联、记叙。因茶的绝佳品质使蒙山茶声名远播,使之成为人们传颂的对象。流传甚广的,如 “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有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琴茶》诗: “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的吟唱;北宋文彦博《谢人惠寄蒙顶新茶》诗云:“旧谱最称蒙顶味,露芽云叶胜醍醐”;有宋代诗文画家文同《蒙顶茶》诗曰:“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各历史时代对蒙山茶诗文题词极为丰富,当代也留下了许多吟诵、记叙蒙山茶的秀美篇章。历史长河中不断积累文化,形成了悠久而独具特色的蒙山茶文化。

还有当地一代一代人讲的传奇故事,是其他产茶地所不能并驾齐驱的,饱含了对家乡山水一草一木的真挚感情。蒙山茶的故事生动,神奇,能引人入胜是其他地区茶至今仍须仰视的。如五代的病僧故事,吴理真的故事等等。

二十世纪80年代,笔者曾二度上蒙山,蒙山有许多茶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内容,如碑刻、蒙泉井、皇茶园、甘露石室等文物古迹蒙山附近还有众多寺院古迹,如智矩寺、佛禅寺、永兴寺、千佛寺、天盖寺等等佛教文化内容,不一一阐述。

至今,笔者对于蒙山茶仍有一种崇敬的心情萦绕于心胸,蒙山茶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中牢牢占据着独特的历史地位,无论过去、现在、将来,均将在中国茶史里闪烁出独特而迷人的风采。

 

作者简介:

    周文棠,别名公刘子,196010月生,籍贯浙江慈溪,中国茶叶博物馆研究员,公刘子茶道常务顾问,专长于茶艺师培训,唐前茶史研究及茶道文化传播。独著《茶道》、《茶馆》、《特色茶楼装饰》,《浙江省茶艺师各级考核指南》副主编,撰茶文化论文近百篇,开创中国茶艺师职业培训,联系电话:13957133167

 

参考资料:

1、董存荣 《蒙山茶话》 中国三峡出版社 20043

2、陈祖椝  朱自振《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农业出版社198111

3、竺济法“宋僧吴理真是如何演变为西汉茶祖的”《茶博览》2011年第7期,

4、李家光“茶祖吴理真是西汉人,不是宋僧”《茶博览》2011年第10

5、周文棠 “蒙顶植茶人物演变与社会文化背景” ,《茶叶》2009年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