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网

公刘子茶道培训学校

欣赏《茶道》 
来源: | 作者:tea168cn | 发布时间: 2017-12-16 | 910 次浏览 | 分享到:

欣 赏 《茶 道》

   

杭州 赵天相

  

20035

 

 

当今茶文化欣欣向荣,蔚成时尚,茶文化书籍也琳琅满目,目不暇接。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自愧于门道仅略有所窥,于热闹也少有参与。祗是于茶文化情缘未断,有时蒙邀参加些茶会、茶话活动,有时上书店翻翻新出的茶书而已。由于茶文化渐成时尚,各地出版商出茶文化书也不遗余力,有的未免大同小异,但也异彩纷呈。前不久收到茶友周文棠先生见赠《茶道》新作(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月初版,读后则有耳目一新之感。面对目前依然众说纷纭的茶道概念,作者没有步前人作包罗万象惟恐挂一漏万的烦琐阐述,却给了一个非常简约的定义:“以饮茶活动为形式,通过饮茶活动获得精神感受和思想上的需求满足。”然后对“喝茶”、“品茶”、“茶艺”等不同层次的饮茶活动内容作了界定,与“茶道”进行比较,由此得出茶道与它们的不同处,在于茶道活动的目的不完全是为了饮茶,而是注重于通过茶道活动获得精神文化方面的享受。作者没有将茶道仅仅看作精神思想,而是视茶道为一种具有精神意蕴和思想追求的饮茶活动。因为作者认为,“品茶”和“茶艺”活动,当它们提高到一定境界,赋予了茶道思想,超越了物质享受,达到精神享受境地时,也就臻于茶道层次了。

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作者也没有追步前人对传统茶道儒、释、道精神作过多重复性论述,却对我国传统茶道按其内涵和表现形式作了类型剖析。作者说,如果我们对茶道文化进行系统的研究探索,就能发现茶道的表现形式与内容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类型的。他根据对茶道活动的目的、特点及茶道思想的分析,将大唐茶道分为以释皎然、卢仝为代表的修行类茶道,以《茶经》作者陆羽为代表的茶艺类茶道,以在《茶经》基础上“广润饰之”的常伯熊为代表的风雅类茶道三种茶道类型,这是很有创见的,也值得继续深化探讨。我们发现,这三大茶道类型具有广泛代表性和传承性,当今涌现的各类品目繁多的茶道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作者认为,对茶道进行分类,有助于认识和理解各类茶道,为研修茶道者进入茶道的艺术殿堂提供途径。因此他根据古今茶道思想与活动目的及其反映的内容的不同,将茶道划分为“修行类茶道”、“茶艺类茶道”、“风雅类茶道”、“技进类茶道”、“综合类茶道”五种类型。一一加以阐释,并对如何研习、操作给以指导。

作者在书中还对“表演型茶道”———茶艺、茶道表演,设专章作了比较详尽的阐述,具有实践指导性,可称是本书的又一特色。我们知道,在茶文化复兴和普及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茶艺的表演活动,它们对茶文化发展繁荣起到很大促进作用。一场好的茶艺表演是名符其实的综合文化艺术体现。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有益的文化享受、精神陶冶功能。因而茶艺表演也日益成为各地举办茶事活动乃至非茶事会展活动中的一项受人喜爱的表演活动。

此外,本书设有专章讲述“茶道的规范、礼仪与美学”和“茶道研修基础”,介绍茶道研习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艺也具实用参考价值。全书更配置了二百余幅彩色图片,人们边阅文,边赏图,增进了对茶道的感受和领悟,使本书兼具实用性和观赏性,值得向茶艺工作者和爱好者推荐。作者周文棠先生是原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硕士研究生出身,早在中国茶叶博物馆筹建初期就调到茶博工作,从事茶文化专业工作十余年,并对茶艺茶道方面情有独钟,参与实践。研究有素。可以说没有这些条件是难以写出这本书来的。当然,在茶艺、茶道继承和创新过程中。许多方面的认识尚有待深化,有待探讨。笔者在本书阅后感到,按本书阐述内容,是否可增加一类“民俗类茶道”,以反映我国多民族茶文化。对茶道定义不妨稍作补充,定义为:“茶道是一种饮茶活动,它讲究饮茶技艺,注重饮茶礼仪,营造饮茶意境,追求饮茶意蕴,从中获得美好的享受乐处和精神陶冶。”是否画蛇添足,乞《茶道》作者和读者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