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网

公刘子茶道培训学校

座畔茗香留客饮,壶中茶浪拟松涛
来源: | 作者:tea168cn | 发布时间: 2017-12-16 | 3020 次浏览 | 分享到:

座畔茗香留客饮,壶中茶浪拟松涛

 

                                                              ——第二届武林斗茶会小记

                  

于爱茶者而言,居于杭州是一件难得的幸事。山抱水合,钟灵毓秀。林木篁竹交翠间的片片茶园和“龙井采得春芽叶,虎跑汲泉煮香茗”的完美契合,将“茶都”一称衬得是名副其实。春夏秋三季皆有茶品,足以羡煞其他地方的爱茶之人。而在冬季,往年都是邀二三好友,坐坐茶室,也极有乐趣。不想今年却在机缘巧合之下,有幸参加了由公刘子茶道发起并组织举办的第二届武林斗茶会,见到了茶会之上的高朋满座,俊采星驰,品饮了不少名茶香茗,大有“童子何知,躬逢胜饯”的欣喜。

斗茶会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新老茶人,欢聚一堂,共话茶事。多位茶界元老、名流、学者,出任斗茶会的专家、裁判。亦有普通爱茶之人慕名而来观赛交流。大家互相问候寒暄,谈笑风生。还未开赛,会场之中已是十分热闹。参赛的茶师来自于各地的茶艺学校、茶叶公司或知名茶楼,坐在各自的擂台之中,着装各异,饶是引人关注。

斗茶一事,源于唐代,兴于宋代。本是民间一项普遍的众人聚兴、品茗争胜的活动。而今日的斗茶,虽沿用了这个名字,却远不是古时的那种看云脚比汤花。今日的斗茶,程序更繁复,规则也更新颖。斗茶共设八桌擂台,8人守擂,16人攻擂。共分三轮,第一轮斗技艺,同一擂台上的三位茶师用同样茶叶,同样的水质,各泡三道,由裁判品评后打分,最后以平均分高者得胜;第二轮斗品鉴,同一茶品的五个不同级别的茶汤,分盛于五个茶碗中,经参赛者品尝鉴别其优劣顺序,答对者得胜;第三轮斗茶品由茶师自带茶品参赛,自选茶具、统一用水,沏泡三次,也由裁判打分,茶优者为胜。如此风雅别致的比斗,过去少有听闻,众人的兴致一时间大为高涨,皆拭目以待。

虽是斗茶,然而比赛开始之后并没有争锋相对,百舸争流的紧张肃穆。反而会场之中尽是茶人的幽雅古朴。茶师们温杯烫盏,煮水冲泡,动作柔缓,技艺娴熟。而茶香在热水的浸润之下,渐渐渗出,弥漫四溢,沁人心脾,心旷神怡。泡好的茶汤,盛在白瓷小杯中,敬于裁判,供其品评。在白瓷杯中,绿茶的清,红茶的艳,普洱的醇,第一泡的淡,第二泡的深,第三泡的浓……恰似彩绘丹青一般,却比之更加灵动。每一杯,裁判们都静观色、轻嗅香、细啜味,冲泡时间的长与短,火候掌握的足与缺,一切细微的差别,却在评委的唇舌喉齿间一一尽显。

     

          

而于我们这些观赛者,每一张擂台上茶品,都是诱惑,自然不愿意这样的口福只有评委独享。于是持一小杯在手,游走于各个擂台之间,等茶熟香温之时,也向茶师乞上一杯,慢慢品味:绿茶的香馥鲜爽、红茶的红亮醇和、乌龙的高香甘润、普洱的浓郁陈厚……饮尽之后,也嗅一嗅杯中余留的茶香,茶香悠然,袅袅不绝。喉间泛出悠悠的回甘,意犹未尽。

三泡茶之后,每一擂台上的胜负也有了定夺,茶师们认真的听取裁判们的点评:谁的时间掌握稍欠,谁对茶叶的认识更深,谁泡出了此种茶品的品质,谁又在洗茶的时候就占得了先机……8位胜出者中,有些的取胜的优势只是在毫末之间,却也是值得互相学习的经验。于是比斗之余,大家开始相互讨教,而胜者也毫不吝惜的将自己的经验说出与对手和裁判交流切磋。

到第二轮斗品鉴时,茶师们纷纷上台鉴茶,场面让人想起在很早的时候就听过一则小品,讲的是张岱乞茶于闵老子,只喝一口,便能辨别出,所喝的是罗岕茶而非阆苑茶,是秋茶而非春茶。所谓品鉴,不仅是人鉴茶,更是茶鉴人,同一种茶,要从茶汤的色差和滋味的优逊中辨别出五等品质,靠的是舌尖味蕾上的敏锐和与茶叶多年交道下来所养成的默契。茶师鉴出茶汤的品质,茶汤验出茶师的优良。年岁长者未必就能拔得头筹,知己知彼者方可脱颖而出。

即说到人与茶的默契,第三轮的斗茶品是真正斗的是人与茶之间相识的情分,一种茶,如何泡才能浸润出茶中的精华,怎么泡才能不负茶品的真章。茶师冲泡的是茶叶,亦是自己对茶对已的认知。如此一来,竟惹得不少裁判技痒,亲自披挂上阵,一显身手。

而器为茶之父,有备而来茶师们早早的摆出了自家准备的精美茶具,以求和自己所泡的茶叶相得益彰。白瓷素雅莹润,青瓷釉色如玉,青花明快典雅,紫砂敦厚平朴……一时间,各个茶桌之上争奇斗艳。而诸多茶具之中,又属紫艺阁茶坊所带来的一套竹制茶具最具风格,四只茶碗与盛装茶点用的果盆皆是用粗大的毛竹根茎所制,毫无修饰、粗犷古雅、朴拙天然,又颇具民族之风。用以煮水的的器具也不同于别家,不是寻常的随手泡,而是烧火的风火炉和提梁陶壶。所冲泡的,是50年的陈年老普洱。

其他茶师所带来的茶叶,同样是自己所藏的珍品或自家茶楼中的名品,各有特点,或重香、或重味、或重色、或兼而有之。茶师们动作老练、自如洒脱,“自起当炉,茶旋煮,速如风雨”这边涤净心源,那边振瓯摇香,这边春风拂面,那边凤凰点头。顷刻间烹得香茗。更有细心的茶师在每一泡茶汤沥尽之后,将泡茶的壶碗递于裁判,请裁判们嗅一下碗中浓郁的茶香。个中好茶,连裁判都爱不释手,品评之余,反向茶师询问茶叶的来历和制作。或许是好茶太多,竟连裁判都感到评分艰难,孰优孰劣,实在是难分伯仲,左右为难。三泡过后绿茶、乌龙、红茶、黑茶四类茶品八组皆分出胜负,为分第一品,第二品,以一泡决赛定输赢。

决赛之际,各位茶师更是竭尽全力,冲泡普洱的紫艺阁茶坊,将原先的冲泡改做烹煮,当家人陈珂老师不断的向大家介绍茶砖的来源,旁的不说,单是老普洱、南糯山、古茶树这些词就足以勾起诸位爱茶者的瘾头。不多时,众人便团团围在陈珂老师的茶桌旁,闲聊茶事,驻足以盼,只等着茶汤煮好之时能够分上一杯。或用手扇一扇飘出壶外的茗烟,轻嗅茶香聊以解馋。也有人揭开壶盖,看看腾波鼓浪的茶汤。茶还未煮好,陈老师为饮茶而备下的一盆自制的笋干丝,已被等着喝茶的人分食殆尽,鲜甜微辣的滋味,引来大家的不住称赞,足见陈老师在茶点的搭配上也是用足了心思,茶具茶点的选材皆和竹有关,以竹的君子之风,相配茶的儒雅之质,确实更添了一番恬静脱俗的闲逸雅致。多时之后,香茗烹成,有幸讨得一杯,杯中汤色红浓明亮,滋味陈香浓酽,入喉绵润甘滑。决赛过后,胜负即分。而会场上对茶品的关注已然超过了对胜负的计较。紫艺阁的老普洱还在煮,围在一旁讨茶喝的人也还不散。台上获胜者载誉而归,台下喝茶人大饱口福。

斗茶之余,还见识到了听闻已久的水丹青,水丹青,亦称作茶百戏,又名分茶,并非是现在功夫茶中的关公巡城,韩信点兵,而是源自宋代的一种玩茶时的消遣游戏,拿沸水冲泡茶末之后,再弄竹筅搅拌,是茶汤表面幻化出千奇百怪的水纹,将它们视作各种人物、鸟兽、山水、书法。大诗人陆游有诗:“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说的便是这个。此次赛间所见的水丹青,在四碗茶汤之中,分别显现出“武林斗茶”四字,饶是有趣。

此番斗茶,是斗,亦是看,观看诸位茶师技艺精湛;是赏,欣赏一杯好茶从煮水到冲泡再到品饮的过程;是品,品味茶汤的鲜爽醇美;是感受,感受茶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茶是万物之一,人也是万物之一。茶人与茶,互为知己。从春秋采摘的辛苦劳作开始、到杀青炒制层层加工、再到择水备具的精益求精,茶人摸索茶的脾气、探求茶的精髓、创造茶的文化。温杯摇香、悬壶高冲、香茗即成、品出真味的那一刻,清润的茶汤为茶人喉咙润、破孤闷、搜枯肠、发清汗、肌骨清、通仙灵、平心静气、修身养性。人不负茶,茶不负人。而我,一个普通的爱茶之人,在这样一个冬日的下午,参与了这样一场难得的茶会,茶人的谦和儒雅、清静淡泊为我充实了原本简单而漫长的冬日时光,是幸运,亦是缘分。

 

公刘子茶道网编辑:桑草撰

     2012年12月22日

    转自公刘子茶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