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网

公刘子茶道培训学校

茶艺馆文化艺术氛围的形成——茶艺馆中的虚化景象
来源: | 作者:tea168cn | 发布时间: 2012-07-22 | 454 次浏览 | 分享到:

茶艺馆文化艺术氛围的形成

            ——茶艺馆中的虚化景象

                                                     周文棠

 

 

摘自《茶叶》2003年第29卷第一期

 

茶馆文化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有悠久历史的茶馆又迎来了一个新的繁荣时期,邻次栉比的茶楼、茶苑、茶坊忽如雨后春笋,在有着丰厚茶文化积淀的中国大地上破土而出,令人目不暇接。继中国各大城市茶艺馆之后,各地中小城镇的茶艺馆也相继出现、发展。

在物质财富不断丰富的今天,追求优雅的文化娱乐与休闲活动以满足精神文化需求,是具有浓郁文化艺术氛围的茶馆得以繁荣的社会背景。茶艺馆文化艺术氛围的形成有直接和间接内容二大方面的因素,直接内容包括建筑装饰、茶座设计、茶品、茶食、茶点等;间接内容包括陈列物品、动态景观与景象、虚化景象、园林艺术思想的运用等。本文主要探讨间接内容中茶艺馆的虚化景象

    茶艺馆虚化景象是指声、光、影、气、风、香、色彩、色调等可被感觉到,但摸不着的物质,它们无时无刻不存在于人们的四周,通过嗅觉、听觉、触觉和视觉,影响着人们的各种感觉、感受和感想。因此建构虚化景象,在茶馆氛围的形成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硬件设施的投入与效益比较,具有投资少、效益大的特点。

一、声音

茶馆内的声音有言语、音乐、鸟鸣、水流声、器皿摆放与碰撞的声音等。

1、茶馆内的谈话声

茶馆内的谈话声有两个层面,一个方面是茶客之间的谈话,按照客人的性格取向大致可分为喜清静和喜热闹两部分。设雅座、包厢可满足清静客人的需求,在装饰布置上也可留出足够的空间距离和增设吸音材料分隔等获得清静环境。

大厅、散座适合喜热闹的客人,茶客可共同分享彼此的信息、新闻,一些老茶客到茶馆的主要目的便是能与老朋友谈话、聊天。

谈话的另一方面是茶馆服务人员与茶客之间的交谈,语言交流艺术在于交谈的内容、交谈的方式等。若有客人光临,服务人员没言语,这个茶馆便难成为茶客喜爱的茶馆。若有言语,但态度冷漠、言语生硬,茶客可能掉头而去。相反若是客人刚进茶馆、主持人便忙不迭的过来招呼了,热情地寻好茶客满意的茶座,还寒暄一番,境况、感觉便大不相同,同样的接待,因言语艺术不同,能带给人截然不同的感受。

大型茶馆由于茶客众多,多注重在迎宾、导引、点茶、送客等接待服务过程中的程式化用语与礼貌用语,如“欢迎光临”、“请问几位?”、“欢迎再次光临”等。中小型茶馆由于客人有限,可多些主持人与茶客的交流,可使茶客感到热情、温馨,这也是业主与茶客之间的一种情感交流,有利于形成茶馆“回头客”群体,使茶馆有部分相对固定客源。

也有茶馆进行茶艺演示,现场沏泡,一边解说、一边进行示范沏泡,解说的质量高低是影响人们对此认同的主要方面。否则曾经一次,再次聆听引不起人们的兴趣,相反,如有讲解培训或播音素养,具有良好音质、音域的人,注意语调、语速、节奏、停顿、音量高低的适宜把握,听悦耳的言语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在与茶客言语交流过程中,若茶馆主持人、服务员注意谈吐表达能力,吐字准确、语言流畅、表情自然、亲切,言谈幽默、轻声说笑、悦耳动听、音质优美,能令茶客如沐春风、感觉轻松与融洽。

2、茶馆内各种器物声的利用与避免

器物所发出的声音有多种多样。久住都市多层建筑的人,偶尔到山村,在宁静的夜晚,下雨了,雨点“滴叭”落在屋顶的瓦片上、天窗上,声音一会大一会小,雨声小的时候细而轻,雨大的时候声音响而密,时而急时而缓。听到大自然中的这种雨打青瓦,身心能获得前所未有的宁静,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

如上所述,器物所发出的各种声音,也能带来不同的心灵感受。茶馆内的器物所发出的声音,有些应该利用,发挥,如曾经有茶馆把金属茶船(茶托)叠在一起,给茶客放置茶盏的时候,把茶托在茶桌上一溜的摊开,声音清脆、排列整齐,展示了茶博士娴熟的技艺;有些应该改善、避免,如沏泡技艺中的高冲低斟,注水的声音避免了平而直。使声音产生节奏感和韵律,在接待服务过程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器物碰撞声。洗手间也需隔音良好。

3、茶馆音乐设计与选用

音乐在现代茶艺馆中运用极为普遍,音乐声能使空间变得丰满,弥漫在空中的音乐可以唤起美好的回忆、当音乐与你的心境吻合,和谐的与人共鸣时,能忘却忧郁、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如“春江花月夜”使人进入春日的江南静夜,如夜色朦胧你的四周,滋润您的心灵舒展。

早在2400年之前,人们就已制作相当精美的“曾候编钟”,懂得了音乐的欣赏与享受,各种音乐能强烈影响、感染人的情绪,带给人忧郁、欢快、激昂、愉悦、轻松、悲哀等情绪。茶艺馆一曲美妙的音乐能否吸引众多茶客前来品茗赏乐呢?已有茶馆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制作茶楼专用的乐曲,别具风格,引人入胜。

一般而言,选用音乐需与茶馆类型相符合,如欧式茶座宜西洋管弦乐,和式茶馆多用和歌,乡土式、古典式、传统式、民族式等多选用比较传统的曲目。茶馆音乐相对比较优雅,不宜用热烈、奔放的曲目,这与质朴、自然、素雅的茶性相符合。卡拉OK式的演唱不宜茶艺馆应用,几个人心情舒畅了,许多人的心情破坏了。

音乐可以播音、可以当场演奏,视情况和条件而定。有些茶艺馆专设音乐演奏台,但演奏技艺能否引人进入意境是个问题,许多茶艺馆以有会弹奏的人而满足。会弹、有琴仅是形式,须听内容、质量如何?能否让人感觉有新意、有特色,甚至心灵的共鸣,留下难忘的印象?与此有关的因素甚多,可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也与音场分布、音响效果、周围空间设计等有关。

变化演奏的方式方法有各种传统乐器的交替变换,有站式、坐式、走式演奏的变换,不同的演奏形式能给予人们更多的新鲜感觉,更多的音调、音质、音量、音域感受。

适宜的音乐旋律能使人陶醉,得到心灵的抚慰,烦躁与忧郁能因此而尽释,疲惫与烦恼至此而消融。品香茗、听妙音,是茶艺馆艺术氛围的主要特色之一。

二、光线与影像

光线与影像,影形相随,有光才有影,有物才有影,而影像又能反映与之对应的物与光线。茶馆内的光线分为自然光与人工照明光两种。影像是茶馆所有人与物在光照情况下的反映,光线与影像无时不在人的周围,从人出生至老死一直伴随着人,影响着人的情绪与感觉。

那么茶艺馆中应该采用何种光线强度?何种照射方式呢?这需要分析人们对光线明暗、光线照射方式的心理感受与视觉感受。在古代人们对雅致的茶室,要求窗明几净,以便室内采光达到人体眼睛感觉舒适的要求,而现代人们不仅要求明窗净几,还要求运用光线与影像形成一定的茶馆休闲氛围。

1、光线与色彩

人们习惯让光线直接照到需观察的物体上,建筑运用天井、天窗、窗户就是为了采取自然光线,自然光不足,再用灯笼、日光灯等人工光源。光源外有纸、有玻璃能保护光源不被风吹灭。在生活实践中,人们发觉了光源外笼罩的物体色彩可改变光源的色彩,现代人们才知道是它遮掩了其他波长的光,而仅让本色波长的光通过而已,事物呈现出的色彩也仅是因为事物吸收各种波长光线的选择不同之故。

工作中人们集中需要注意力,需要一定的光线强度,从色彩上讲,以白光强度为大。人们在习惯于生活、工作的光线下已形成了一定的角膜扩张度,一旦改变环境光照强度、色彩、光线照射方式便会产生新鲜感受。

2、光线、视觉与神经兴奋

对人体而言,光越强、瞳孔越小,黑暗中瞳孔较大。瞳孔的大小由人体神经系统自动调节,自动调节愈快,刺激大脑皮层愈兴奋,光越强,神经愈紧张,光一会儿强、一会儿弱,一会儿红、一会儿绿,刺激神经处于高度兴奋与紧张状态。相反,眼睛所观察到的物体之间色差小,明暗程度反差小,神经处于不紧张、不兴奋状态。

3、漫射光在茶艺馆的运用

对人体的感觉而言,直射光漫射光是光线强度大。漫射光由于受到物体的遮档,光线发生折射、散射原因,降低了光线强度,相对瞳孔较大,直射光刺激瞳孔缩小。瞳孔小是神经调节作用强,瞳孔大是神经调节作用弱的原因。漫射光能分散人们的注意力,松弛神经、使人产生轻松的情绪、舒适的情感。漫射光又由于光线的折射、散射,使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受光照比较均匀,降低了物与物之间的光强差及对比度,光线柔和而不刺眼,具有安详、宁静、平和的秉性。

    带有一定色彩的漫射光,把这种色彩均匀地铺洒于四周,能减少周边物体的相互间色差,深邃神秘,朦朦胧胧。使人感觉谐和、松弛与轻松,营造了茶艺馆的休闲氛围。能使人融合于环境中,有浑然一体的感觉,在环境中不显突兀,产生一种与整个氛围同步、和谐的倾向,从而认同这种氛围。

在日常生活中,睡觉需关灯,光线弱,可使神经舒缓,容易进入睡眠状态;舞厅用五颜六色的旋转灯,使人兴奋激动;卧室中常用灯罩,使灯光漫射,营造睡眠的氛围;图书馆用日光灯,可专注于读书。这些都有其合理性和科学性。

4、色彩与情绪

不同的色彩给予人的感觉不同,七色彩虹是由于色彩的对比、调和及形态的优美,成为“美丽”的代名词。色彩对人的感觉既有社会因素、又有心理因素,也有传统习惯及文化承传因素,多方面影响人们的情绪与气氛。如身处大红环境,能使人兴奋,感觉热烈、喜庆或温暖;粉红色,有浪漫情调;人的眼睛对绿色不太会疲倦,让人感觉静逸、放松的情绪;暖色调如红、橙、黄能让人感觉暖意;冷色调如绿、青、灰、黑让人感到清凉。又如中国古代曾认为玄色代表庄重;黄色代表皇家;婚嫁用红衣,而今却流行新娘穿白婚纱的时尚等。

茶艺馆中色彩与光线的运用对于整个茶馆应该多样统一、协调一致,而对于不同的分隔类型,具体某一类事物的配置上要有一定的对比,既有个性又有共性,可显得生动、视觉层次丰富。如品茗杯内壁与茶汤色泽对比明显,可映衬茶汤更具优良品质的美感。光线在某一陈列品的特别生动处用射灯照明,其明暗对比可引起人们的特别注目。

此外还需色彩的对照与呼应,如茶馆外景色彩与内部能相互照应,前后能相互呼应,此与彼能多样统一。

在茶艺馆中运用一定色彩的漫射光线,还可柔化人像,脸部仿佛有了化妆效果,使人们自我感觉更为良好。人的自然属性注定人们并不需要真实的自我,而是需要虚化的、美化的自我,若自我欣赏有观赏美的感受,许多人便愿意经常光顾,如理发、美容场所等。这样的环境能获得更多人的认同。

5、茶艺馆中光线运用的细节

光线与影像也因时、因地、因人而有不同的感受:如阳光可因时间、季节不同而有截然不同的感觉。当人们在夏日的野外工作时,骄阳如火,非常希望有云彩遮住阳光;而在寒冷的冬天,人们纷纷在阳光下取得一点温暖的感觉。同样是舞台射灯的灯光,照在舞台演员身上受人欢迎,相反,照在观众席上便是对观众的不尊重。

茶艺馆灯饰布置及光线的设计具体来说,不宜用、少用直射光源,多用漫射光线,光源灯罩多用磨砂玻璃、丝纱灯笼等,形式可以多样。光照度相对于大多数场合需要暗些,许多茶馆设计的光线是外面行人透过玻璃窗看不太清茶馆内的人,在茶座内可以看清楚外面的行人,是符合大多数人的心理需求的。

对于茶馆散座光线宜暗些,而雅座、雅室相对亮度可大些;各散座之间相互不太看得清楚,但一个散座内光线应能让相聚一起品茗的人,能辨得出脸部表情。一般人不希望在品茗休闲时,照在身上的光线是周围环境中最明亮的,如果感到自己是被人观察的对象,容易产生紧张情绪。相反,如感到他人注意不到自己时,本身却能方便观察周围事物,精神比较轻松。

在茶馆环境中,较具观赏美的地方,需要观察清楚的地方,光线可适当亮堂些;如物品陈列处、演艺处、迎宾站立处、通道高低处、摆放茶食茶点处、门面处、及绿化观赏树木等,不太美观的地方,光线宜暗淡些。茶馆业主可以运用不同形状、色彩、高低、质地、光强度的灯笼、壁灯、烛光、台灯、挂灯、射灯,在室内外的顶上、地上、墙壁、空中等设置各种光源。

    设计部分光线与影像的互作,可以增加茶馆动态景象,营造幽雅、闲适的品茗氛围。如室内放置几处瘦而高、叶片细而修长的植物,在自然光或人工光源的映照下,影形相随,既有美学上的“同声相呼”,又有耐人寻味的雅致情趣。光源也可以是晃动式的,如置放蜡烛于玻璃杯内的水面上,点燃蜡烛作为光线,让烛光随便摇曳、或悬挂式的灯笼随风而动。让人在品茶的同时感受影像轻轻地摇曳。从叶间漏出几楼光线,透过修长的技叶、叶隙进入人们的眼帘,无比静逸,影重重、像叠叠,身心得到净化。

三、茶馆内的空气、温度

空气与温度是人体感官嗅觉、触觉方面的内容,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空气和温度。虽然现阶段人们对嗅觉、触觉满足的价值认识仍不到位,很少有人因为闻到了高雅的香气、清新的空气或感受了凉爽清风而愿意付款,但确凿无疑的是人们希望在这样的环境生活,乐意去这样的环境休闲品茶。如果茶馆内空气不流通、污浊、或有难闻的气息、或夏天闷热、或冬日寒冷,即使硬件设施上档次,人们仍然不会认同,少有茶客上门。

冬季茶馆暖和、夏季凉爽、空气清新,这是茶馆最主要的环境氛围,不论男女老少感受咸同。过去简易茶馆和旧式茶馆中常见的拿着扇子引凉风的情景在现代茶馆中将愈来愈少。风扇在简朴的茶馆中仍有可用之处,现代茶艺馆中多用各种空调。

1、空气新鲜

从空气清新的条件来说,以露天茶馆、季节性茶馆、风景区的茶馆较有利,其他一般性茶馆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许多茶馆业主都了解本茶馆该方面的不足,但改善已是非常困难,它涉及到是否影响观景?管理方便否?分隔与投资关系、安全因素、房屋结构本身等。有很多茶馆发生茶客进来后,因没有适宜的上述条件,而走出茶馆去寻环境好的茶馆,值得引起重视。

中小型茶馆相对场所小,客人少,空气新鲜容易处置。而大型茶馆空间大,客流相对多,主要问题是难以让茶客感受新鲜空气,合理设置排气窗与进气口比较困难。大块的窗户玻璃,虽卫生、安全又便于观景,但在气候宜人的日子,茶馆内的人却难以领略自然气息。

2、室温宜人

室温难以妥善处置是中小型茶馆存在的主要问题。空调如何安置的气温宜人?在长方形的空间中安置立式空调,会导致冷热不均;如果分隔,隔板高的情况下,这种现象愈明显;如果分设包房,每个包房设分体空调,没客人来,空调开着浪费电;不开空调等客人来了选茶座,再开空调,没有凉爽宜人的环境。如果该包房仅容二至四人,收入与支出难以理想,每个包房均设立柜空调又有投入过大的情况。因而就室温而言建筑形式不宜狭长,而应趋于正方形的空间,单层空间高也比较容易处置。

温度的控制与新鲜空气的需要是一对矛盾,夏天茶馆内既要降低室温、又要把室内的凉气排出去;冬天要提高室内气温,也要把室内热气排出去,才能让室外新鲜空气进入茶馆内;出气口太小,室内空气混浊;换气窗太大,耗电量多、设备机子多。这就需要根据雅室与大厅、档次(收费)高与低而定。如果进行装修,应适当配置换气扇窗户等,促使以空气对流并注意空调的配备与安置位置的妥当等。

四、香气

饮茶环境中具有自然香气,是人们乐意享受的优美环境之一,在桂花树下品茗,弥漫在空气中的桂花香伴随杯中袅袅升起的茶香,给人一种美好的享受。与香气相反的是不洁的、难闻的、混浊的空气等。香气是溶入在空气中的,各种成份的生化物质不同组合形成的,由各种醛类、醇类、酯类等组成。人们都愿意深深呼吸那种自然的花香,感觉自然花香的美,人工合成的香气没有自然花香的完美。

香气能提神醒脑,使人心情开朗、愉悦,促进身心健康。有些茶馆为了利用这样的环境,有专门的茶室建筑和季节性的茶馆,如杭州的“灵峰探梅”茶室、杭州满觉陇桂花季节的茶棚,“曲院风荷”的荷花池旁茶座等,现代茶艺馆中为了改善空气与嗅觉也有各种各样的方法。

1、自然花香

在茶馆的适宜部位,按季节摆设花卉盆景。自然花香有兰花、荷花、水仙、梅花的幽香;有桂花、佛手、素馨、茉莉花、菊花的芳香;又有白兰、栀子花那样的浓郁袭人,既有观赏价值,又有优雅的花香嗅觉。

2、茶室中的插花

    能使品茶环境具有“生气”,在演艺台、窗台、茶几、花架以及不同分隔的品茶环境中因时、因地布置,插花所用的花草枝叶具有“春花、夏绿、秋叶、冬枝”的不同季相变化,也能使人触景生情,产生情感互动的意境美,形成茶馆中品茶休闲的自然气息与艺术气氛。各种插花艺术理念与手法的运用,能使茶艺馆增加宁静、幽雅的氛围,柔化周围环境,丰富景观层次与内容。各种花香还能丰富嗅觉感受。

3、茶香

    各种上等名茶均有各自独特的香气特征,如“祁门香”、“通天香”、“蕃薯香”、“板栗香”、“松烟香”、“兰花香”等等。每一种茶的干茶香、烘焙香、茶汤香、叶底香又有所不同,冷嗅、温嗅、热嗅香气各有区别,能极大地丰富嗅觉感受,使人领略大自然的奇妙。茶香是茶艺馆最可资利用的资源。

4、茶点、茶食香

    各种茶点、茶食均有独特的香型,香气类型不一,普通如瓜子,也有“香瓜子”的誉称。还有放上八角、茴香、桂皮配料现煮的茶叶蛋、鹌鹑蛋、豆腐干,具青竹香的竹筒饭;具箬壳香和糯米香的小粽子等。许多顾客盈门的茶馆,其茶点、茶食香型比较明显。香浓也是茶点、茶食新鲜的一种标志,该类香型是普通工薪阶层情有独钟的。

5、焚香、点香

    有视觉上的景象享受,随着细细烟雾轻盈回旋、缥缈,或多或少带走几许俗尘凡嚣。所焚、所点的香大多是檀香,型式有线香、盘香、柱香。香气浓烈,由鼻端直入脑髓,给予人印象深刻。虽缺少含蓄、文雅气质,但可掩饰油腻、香烟、汗渍等异味,在空间较大的场合比较适合。在室内若点檀香,各种花香难以体会,若在较小空间的雅室,可选择香型淡雅的类型。

其它香气还有许多,如各类化妆品的香气,空气清新剂的香气、杀虫剂的香型、樟脑丸的香等。一般卫生间多用樟脑丸或檀香;备茶间、茶点茶食制作处、大厅可用檀香或空气清新剂;雅室可用花卉盆景、插花。在大厅或进出口处可设置烘焙茶香的小设施。

考虑上述因素,在茶馆选址上,尽量避免在有异味的场所,如小菜场旁边、化工厂旁、公共厕所旁。房屋单层面宜高,利于空气流动。

既有实的景观又有虚化的景象能丰富人们品茶赏景的内容,静态的景观(人文、自然)有话题多少的担扰,而变化的、虚化的景象、为清淡提供了无穷的话题。有助于人们对思想、观点、文化、艺术、情感、审美等交流与沟通。加深人们的相互了解与友谊,营造良好的茶馆文化艺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