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网

公刘子茶道培训学校

简论宋代饮茶活动与社会文明
来源: | 作者:tea168cn | 发布时间: 2014-01-27 | 1094 次浏览 | 分享到:

简论宋代饮茶活动与社会文明

                                                     

                                                                                公刘子

摘要:

本文简述宋代社会文明与饮茶活动,分析宋代饮茶活动与当时社会文明的内在关系,阐明社会文明促进饮茶活动兴盛;饮茶活动兴盛,又有助于陶冶大众情操,从而促进宋代社会文明的进步。当下,借鉴史实,推动“茶为国饮”亦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

 

 

前言:

研究社会历史文明,汲取其精华,可古为今用,有利社会精神文明发展。重视科技、经济、文化建设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主流。宋代社会文明在中国历史上有相当高的地位,同时,宋代饮茶活动兴盛罕有其匹,社会文明与饮茶活动兴盛这两者这间必然有其相关性。

一、    宋代社会文明在中国历史上有相当高的地位

公元9601279年,是北宋与南宋的时代,这一朝代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经济繁荣,民丰国富。

1、宋代物质文明

宋代引入占城稻,在江南与江淮间大规模推广,对长江流域的粮食生产产生了巨大影响,占城稻成熟期短,耐旱,耐涝,适应性强,一年二熟后还可种植豆类植物,以及重视开荒拓田,粮食亩产有了大幅度提高。

宋代工商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代表就是“交子”(纸币)的产生,这是工商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人们外出不必再携带笨重的铜、铁、银币,极大地推动了商业贸易的发展,商业贸易的繁荣进而促进手工业、农业的进一步繁荣。

《梦梁录卷十六·分茶酒店》:“杭城食店多是效学京师人,开张亦效御厨体式,贵官家品件,凡点索茶食,大要及时,如欲速饱,先重后轻。兼之食次名件甚多,姑述于后:曰百味羹、锦丝头羹、十色头羹、间细头羹、海鲜头食……”记载380多种品类菜肴,在一个普通的酒店可以点用、购买,可见当时物质生活之丰富。

2、宋代精神文明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宋代物质丰富,国民生活富裕,礼仪就能得到发扬,衣食饱暖就懂得荣誉和耻辱。宋代精神文明的成就与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发展相关。这也与人的需求层次相符合。

宋代以文人为重,故社会上“尊师重教”之风浓郁,讲学之风盛行。活字印刷的发明,使书籍流传扩大。并产生了著名的宋代理学,影响后世。

北宋汪洙《神童诗》载:“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社会上重视读书的人多了,修养和内涵相对提高。

3、宋代科技进步

毕升发明的胶泥式活字印刷术降低了印刷成本,增加了印刷品的数量、降低了学子的学习成本,使文化传播有了极大的发展;宋代火药改进应用,推动火器的大规模生产和广泛使用。

细细审视,中国四大发明中的三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其改进、普及和对外传播都在宋代。其他发明亦有了重大的数量与质量的飞跃。宋代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大量涌现,说明,宋代有适应科技创新和开拓的肥沃土壤。这与当时社会相对安定,文化繁荣是分不开的。

二、宋代饮茶活动兴盛罕有其匹

纵览宋代三百余年除保家卫国,抵御入侵外,大都在进行民生建设,并努力营造社会文明的制度氛围。与宋代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突出成就相类似,宋代的饮茶活动也达到了历史上的颠峰,上至皇帝、文人士大夫,下至平民百姓饮茶成风,茶成了国饮。

(一)、宋代饮茶活动层次自社会低层至顶层,雅俗共赏

1、皇帝亲著茶书

宋徽宗赵佶著《大观茶论》,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撰写茶书的皇帝,徽宗还精于书法、绘画、茶道,堪称杰出的艺术家。《大观茶论》丰富了中国茶文化的内涵,有助于人们深入地了解宋代茶文化,同时对宋代饮茶活动兴盛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2、大臣、士大夫、文人等亦饮茶成风

宋代,许多文人士大夫留下茶诗、茶书等,如蔡襄、范仲淹、苏轼、陆游、欧阳修、王安石、梅尧臣等。这些优美的茶诗、茶书是中国茶文化历史上的优秀篇章。

3、茶成为宋代百姓“开门七件事之一”

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六·鲞铺》:“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梦粱录卷十六·茶肆》“巷陌街坊。自有提茶瓶沿门点茶”,说明宋代饮茶已成为百姓的日常生活内容之一。

(二)、宋代饮茶活动层次与种类极为丰富

饮茶活动层次与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紧密相关,一般而言,饮茶活动首先是喝茶、吃茶满足生理需要;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会讲究品茶活动;会“斗茶”比试谁的茶汤香浓味美;接下去就会追求饮茶活动带来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不断探入,还会探究饮茶活动中的虚玄与幻妙。这是人们借助于饮茶活动,涵养淡泊情操,探究万事万物至理玄妙的途径。

1、喝茶、吃茶

《梦梁录》卷十六“茶肆”:“夜市于大街有车担设浮铺,点茶汤以便游观之人……或朔望日,如遇吉凶二事,点送邻里茶水,倩其往来传语。”

宋人往往把干果、蜜饯等泡在茶里,如《金瓶梅词话》中有相关描写。如第七回,西门庆与孟玉楼正说着话,“只见小丫鬟拿了三盏蜜饯金橙子泡茶,梅桂泼卤瓜仁泡茶”。“七灵茶----盐笋芝麻木樨泡茶,馨香可掬”。

《水浒传》中提及的茶汤亦有多种,仅王婆茶店就有“梅汤”、“和合汤”、“姜茶”、“宽煎叶儿茶”、“撒松子胡桃肉的茶”、“泡茶”。

上述说明了宋代饮茶活动的普及程度,邻里之间点送茶水,夜市有游动的茶铺,并且饮茶的种类十分丰富

2、品茶

《梦梁录》卷十六“茶肆”::“今杭城茶肆亦如此,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四时卖奇茶异汤,冬月添卖七宝擂茶、馓子、葱茶,暑天添卖雪泡梅花酒或缩脾饮暑药之属。……今之茶肆,列花架,安顿奇松异桧等物于其上,装饰店面,敲打响盏歌卖。”

饮茶活动中,讲究环境氛围的营造,讲究茶汤质量,按季节提供各种可口健身的茶汤,重视审美情趣,这是十分讲究的品茶活动场景描述。

3、斗茶

宋代斗茶之风炽烈,如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如宋刘松年“斗茶图”、“茗园赌市图”生动描绘了市井斗茶的景象。斗茶风尚深入民间,成了宋代普遍的茶俗。

4、茶百戏、黑釉盏

北宋陶谷《清异录》载: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纎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之“茶百戏。”此类茶事活动已超越了物质享受范畴,倾向于视觉享受和审美的需求。

宋蔡襄《茶录》:“茶色白,宜黑盏”,黑白对比分明,故宋代以建窑黑釉茶盏广受时人喜爱;此外,宋代五大名窑,官、哥、汝、定、钧的诸多产品,莹润素雅,满足审美需求。

5、水丹青、分茶、天台乳花

水丹青

北宋陶谷《清异录》载:馔茶而幻出物象于汤面者,茶匠通神之艺也。沙门福全,生于金乡,长于茶海,能注汤幻茶……全自咏曰:“生成盏里水丹青,巧画工夫学不成……”。说明水丹青是幻化而出的,不是有巧功夫能画出来的。

分茶

 南宋杨万里在《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蒸水老禅弄泉手,隆兴元春新玉爪。二者相遭兔瓯面,怪怪奇奇真善幻。纷如擘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万变……”。此诗生动地描绘了分茶的场景,此处“真善幻”,表明是幻化出现的。南宋陆游在《临安春雨初》: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表明文人雅士亦有分茶的喜好情结。

天台乳花

   苏轼有《送南屏谦师》诗。诗曰:“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忽惊午盏兔毫斑,打作春瓮鹅儿酒。天台乳花世不见,玉川凤液今安有?”。

   日本僧人成寻,撰《参天台五台山记》:“知事僧惊来告:茶八叶莲华文,五百余杯有花纹,知事僧合掌礼拜,小僧实知,罗汉出现,受大师茶供,现灵瑞也。”

天台乳花是茶盏中出现“异花”、“乳花”、“莲花纹”、“茶花”、“昙花”等,并且这些花不是人画出来的,而是幻化出来的。被时人称之为“灵瑞”、“瑞华”、“灵异”。

水丹青、分茶、天台乳花等等,它们有一致的共性,是茶盏中幻化出现花纹、瑞华或灵瑞。当然,幻化出现的物象不是人工画出来的,古人认为生成是有灵异的。追求饮茶活动中的虚玄与幻妙是宋代时人穷究事物至理玄妙的一种层次与境界。

自宋之后,700多年,茶人们一直期待着茶盏中的这朵奇花重现,2011411日,笔者有幸,再现了这一幻茶奇观。

(三)、宋代茶馆可按消费人群分类,茶馆业十分兴盛

    当社会物质文明达到一定程度,人们能有闲、有余钱,才会上茶馆消费。有足够多的人上茶馆消费,一天消费的钱能让开茶馆的人养家糊口,才会有专业的以卖茶水饮料为主业的茶馆。而宋代茶馆能按消费人群分类,可见社会升平之盛况。据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六·茶肆分析,当时京城临安起码有下面六类茶馆。

1、  挂牌儿茶肆:富室子弟、诸司下直等人会聚,习学乐器之类; 

2、  人情茶肆:本非以点茶汤为业,但将此为由,多觅茶金;(如王婆茶店)

3、  市头茶肆:五奴打聚处,诸行借工卖伎人会聚;(各种佣工、工匠的招用之处。)

4、  花茶坊:楼上专安着妓女的茶坊;

5、  蹴球茶坊:喜爱足球的人会聚处;

6、  文人茶坊:士大夫期朋约友会聚处

与行业分类一样,职业分类愈细,说明专业化程度愈高。各类茶馆集聚各具特色的某一类消费人群,说明宋代茶馆业的发达程度。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经济的繁荣兴盛。

、宋代饮茶活动与宋代社会文明关系分析

中国历史上文明昌盛的历史时代恰巧与饮茶活动的高度繁荣时代相重叠,必然有其内在的联系和相关性。

(一)、社会文明促使饮茶活动兴盛

社会安定,物质文明丰富,茶事就兴盛,这是千百年来茶的发展史实。只要能有最基本的吃、穿、住,人们就会需求饮茶,以满足人的生理需要,解渴、提神、嗜好等,“粗茶淡饭”是老百姓需求的朴实表达。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可支配的钱增多,人们就会改善生活品质,吃、穿、住的好一点,所饮茶的品质也会上一个挡次,茶的种类会不断增加,以满足人的求新、求异的需要。人们的需求再由茶叶品质本身延伸到茶具、水、品茶环境等提高。从饮茶活动的层次上,就由喝茶上升到了品茶阶段。

喝茶、品茶活动增多后,人们会开始追求精神文化享受,讲究审美享受。又由于茶在社交中的载体与媒介作用,人们开始比试茶的质量,出现斗茶等等。

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兴盛的品茶、茶艺、茶艺表演、茶道、斗茶等发展轨迹,也能说明社会文明促进饮茶活动兴盛。

(二)、饮茶活动兴盛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1、从《大观茶论》相关内容简析饮茶活动兴盛推动社会文明

饮茶活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原因,《大观茶论》进行了阐述:“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而壑源之品,亦自此而盛。延及于今,百废俱兴,海内晏然,垂拱密勿,幸致无为。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熏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故近岁以来,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造其极。”

此段内容举例说明,宋代立国之后,就重视福建建溪的贡茶,至今,百业兴旺,天下平安,为政者太平无事,以致达无为而治之盛世。官宦、文人、百姓等受此恩惠,皆以茗饮作为清雅时尚,提升文化与道德修养。故近年来,茶事活动极其兴盛。

《大观茶论》又曰:“世既累洽,人恬物熙。则常须而日用者,固久厌饫狼籍,而天下之士,励志清白,兢为闲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玉锵金,啜英咀华。较筐箧之精,争鉴裁之别,虽下士于此时,不以蓄茶为羞,可谓盛世之清尚也。呜呼!至治之世,岂惟人得以尽其材,而草木之灵者,亦得以尽其用矣。”

此段内容表述的是:太平相承多年,生活安适,物用充沛,人们在基本物质生活满足之后,厌恶饱食与杯盘狼籍,励志清白的天下之士纷纷从事茗饮,去比试哪种茶好?比试谁能鉴别茶的品质高低?这是太平盛世的清雅时尚。呜呼!治理的最好的社会,那里是人得以尽其才?连草木之灵者,都能尽其用矣!

《大观茶论》开篇曰:“……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则非遑遽之时可得而好尚矣。”此段内容可表述为:“饮茶能除去心胸的杂念,坦荡襟怀,荡涤迟钝,使人清心,并能促进社会安定,则非平庸之人或小孩子可以明白的。

饮茶能使心境淡然、闲逸、无杂念,气韵高雅安详则非惊惧不安之时可得到的、可以爱好的”。

饮茶能起到“祛襟”、“涤滞”、“致清”、“导和”的作用,概括性地道出了当政者提倡饮茶的目的,把倡导饮茶活动作为治国良策,作为社会升平之术。

2、饮茶活动能“祛襟”、“涤滞”、“致清”、“导和”的具体分析

祛襟:祛,去除,襟同胸,去除心胸浮燥,去除杂念。其原因是茶性寒,能降火,故能去除心浮气燥,使心境获得相对宁静。饮茶降火,使人冷静理智,故能去除杂念,摒弃不健康的思想。

涤滞:滞为不通,涤滞是荡涤使之通畅。饮茶在人体生理上具有利尿作用,亦是通,此是生物碱的药理作用。此处“滞”更接近于气血凝迟,郁积,涤滞能使气血顺畅,心情舒畅。其原理是生物碱促进人体中枢神经兴奋,使心脏博动加快,促进血液循环。再者,滞可能是想不通,俗话说是“想不开了”,饮茶有益思之功效,有助于思维活动。

致清:“清”与“浊”相反,饮茶能致“清”,在中国历史上,许多茶器具上有“可以清心也”的字句。笔者认为是古人对饮茶功能的高度概括,可从三方面说明:其一陆羽《茶经五之煮》:乘热连饮之,以重浊凝其下,精英浮其上。”饮热茶,可“重浊凝其下”获得“清”;其二“清心”可理解为端正“良心”,能知道起码的伦理,知道要尊老爱幼,要养家糊口等。其三“清心”可理解为端正“欲心”,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端正欲心,就不会贪得无厌。二、三的原理是茶中的生物碱能提神醒脑,使人头脑清醒。

导和:饮茶能导“和”,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其一能心平气和,因为饮茶能降火,火气小了,说话的音量、音调就会平和,待人接物就会显得有礼貌些,人会相对文静些;其二是饮茶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因为茶性寒,能降火,故饮茶能让人相对冷静;因饮茶有助于提神醒脑,故饮茶能让人相对理性地的对待工作与生活。

3、斗茶活动培植人文素养

宋代斗茶或以汤花的细密白为胜,或水痕先出者为负,或色、香、味品质高低,与多种因素相关,如盏厚薄、盏色泽、盏产地;水质优劣;茶筅质量;茶产地、茶粗嫩、采茶季节、制茶技术;执壶质量;及点茶之人的熟练程度等等相关。从事斗茶之人,就会深入探究自然科学的茶质量与产地的关系、茶与原料老嫩的关系、茶与水的关系、茶与器具的关系等等。还能培植人的动手操作能力、礼仪应用能力、社交能力等,人的综合素质就会提升。

陆羽《茶经》五之煮·风炉:“所谓伊公羹、陆氏茶也”,风炉上铸铭文。表达了能煮出鲜美的茶汤,亦能如商朝的伊尹贤相一样能烹调出鲜美的羹汤,也能治理好国家,因为道理是一样的。

、结束语

     宋代饮茶活动的兴盛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据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六·分茶酒店条载,连临安普通酒店都称“分茶酒店”,《梦粱录》卷十六·面食店:“大凡面食店,亦谓之分茶店”,就是说一般的面食店亦称“分茶店”,可见宋代时人对饮茶活动“分茶”的崇尚情结。

本文通过简述宋代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方面的突出成就,简述宋代饮茶活动繁荣兴盛的事例。并以《大观茶论》的部分内容为例,分析了宋代社会文明与宋代饮茶活动兴盛之间的关系,阐明宋代社会文明促使饮茶活动兴盛,宋代饮茶活动兴盛又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二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主要参考资料:

 

1、陈祖椝  朱自振《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农业出版社198111

2、王国平主编《西湖文献集成》第二册收录宋吴自牧撰《梦梁录》杭州出版社` 200410月第一版

 

竺济法“宋僧吴理真是如何演变为西汉茶祖的”《茶博览》2011年第7

 

 

发表于2013年11月中国杭州宋茶文化研讨会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