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网

公刘子茶道培训学校

饮茶与健康漫谈
来源: | 作者:tea168cn | 发布时间: 2012-07-26 | 653 次浏览 | 分享到:

饮茶与健康漫谈

 

 周文棠 

 

    摘自中国宁波2011年“茶与健康”研讨会文集《科学饮茶益身心》

 

饮茶与健康的话题是人们津津乐道之事,尤其是茶人,以此作为从事这一职业的信心。笔者从事茶叶三十余年,对饮茶与健康,颇有体会,谨把三十余年来的心得撰文,供阅者参考。

二十岁左右,读大学时(1978年),年轻气盛,喝什么茶都感觉神清气爽,尤其喜爱绿茶,并且爱喝的浓一些,因为当时炒青绿茶比较多,茶汤相对比较浓。若偶尔喝到龙井茶,就是一种享受了。当时身边人大都喝绿茶,并以中国盛产绿茶而自豪。但有一种想法一直萦绕在脑海,挥之不去,长达十几年,当时中国人都瘦的很,肋骨都数得很清楚,为什么喝绿茶?而美国人胖得很,为什么喝红茶?应该是反过来才对啊?因为绿茶的收敛性强,容易减肥,红茶中的多酚类氧化了,收敛性相对弱啊。这个问题,没有人能正确的回答,只好自己思考,可能是历史原因形成的,是一种嗜好。比如江浙一带饮绿茶,山东与东北多饮茉莉花茶,广东、福建饮乌龙茶。

在大学学习茶叶四年,知道了茶的内含成份,每种内含成分对身体有什么益处,记得饮茶的优点罗列起来有几十条,踌躇满志,兴奋异常,庆幸自己从事了茶的专业,有茶喝,以后起码身体健康,会比他人更长寿。却不知道,这些内容投入的感情多,渲染益处多,指出饮茶不利的内容甚少。如长期饮茶,长期兴奋,体内支出多,元气会损耗多些,人到了四十五岁之后就能感觉到。实际上,茶叶内的药理成份,主要是多酚类与生物碱,生物碱提神、多酚类抑菌、抑病毒方面有一定功效,但同时,减少了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增加了人体精力与能量的消耗,这就是体弱、体虚之人不宜饮浓茶的道理。只要深入了解多酚类与生物碱的功能,二十几条饮茶与健康的知识就能一目了然。

1983年,笔者23岁时,有二件饮茶之事,永远地留在记忆里了,其一,是出差去嵊县,晚宿农家,晚饭后,与老农清饮,用瓷碗泡土茶,觉茶汤鲜美异常,若醍醐、如甘露。茶具是农家的饭碗,茶叶是农家采来后用锅炒的土茶,并无特别之处。为一探究竟,去厨房了解泡茶用的水,原来此水是直接用青竹从山上引下来的,应属最新鲜的水煮后泡茶,故有此感受。

其二,在浙江余杭石鸽良种场工作时,清明前上山察看茶蓬萌芽状态,看到茶蓬顶端上壮硕的茶芽,甚觉可爱,在每一蓬顶端采摘一至二颗芽,约有几十克,在宿舍炒菜锅上,用手工炒茶,香气弥漫整个房间,晚饭后冲泡饮用,汤香味爽,独品得趣,产生强烈想法,要是能让至亲好友品上一口,多好!连饮多杯,飘飘欲仙。

事茶十几年后,尤其是从事茶文化研究后,开始搜集古人对茶叶与健康认识的资料,因为中国人饮用茶叶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之句,是神来之笔,多读,深读,就有体会,正是因为比较夸张,所以才脍炙人口,才传诵下来。茶在多方面可防病,治病,可去除多种病患,如防止感冒、咳嗽、咽喉炎、牙龈炎、助消化、提神、杀菌、消炎、固齿、解酒、止痢等,功能应该远超七十二种,显然不常饮茶的人对饮茶的感受比较明显。

陆羽《茶经》:“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莽,饮之成疾。茶为累也,亦犹人参”。此段内容比较概括地阐述了茶的功用与不利方面。但近现代以来,对前半部分引用的多,就是说引用陆羽说茶功效的多,引用陆羽饮茶不利的方面甚少,这是有失偏颇的。

本人经多方面的研究认为,陆羽《茶经》:“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应修改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火旺气盛之人,亦宜年轻人精行俭德”。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精行俭德”,“精行”应该是人生目标明确,不浪费时间,言行谨慎,百折不挠,不断奋进这一类人;“俭”,不奢侈、不浪费、善于节俭;“德”有良心,有道德,会给予他人,给予物质支持、给予精神慰籍、技术、思想等。而中国历史上,自古至今,中国典型的千百万传统妇女,她们勤俭持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夫教子,赡养老人,抚育孩子成长,就是“精行俭德”之人,但是,就是这一类妇女,40岁以上就比较少饮茶,50岁以上的妇女饮茶的人更少,60岁以上的妇女少见有整天捧着茶杯喝茶的。70岁以上,你挑选最好的细茶,她可能不好拂主人的心意,而勉强喝些茶的。这就是生活中,我们比较少看到外婆,奶奶整天捧着茶杯喝茶的。

按陆羽的思想,这类大龄妇女也是最适宜饮茶的,实际上并非如此。相反最适宜饮茶的,是年轻人,尤其是小伙子,火旺气盛之人,最宜嗜酒的年轻小伙子饮用。最宜那些喉咙嘣嘣响,爱与人吵架、打架的人,火旺易怒之人。

与各地茶人接触频繁,发现了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许多女士,开茶馆的,开茶叶店的

人到中年,35至45岁,喝茶喝到肠胃不舒服了,这就是饮茶相对过多的问题。说明饮茶与人参一样,过多就不适宜。所以陆羽认为“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并不是十分正确的言论。

绝大多数的人,对“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莽,饮之成疾。茶为累也,亦犹人参”,没有研究,实际上,偶尔饮茶,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饮茶过多,或不符要求,如冬天饮冷茶,还会成疾。形象的比方,就如人参,过多并不适宜。

四十五岁左右时,有一次遇到茶专业的学姐,她开了一家茶馆,我们饮茶,她饮白开水,十分不解,可以说非常奇怪,茶馆内有诸多好茶,为什么不喝茶呢?简直是莫名其妙!学姐回答是最近胃不舒服,可后来发觉她甚少饮茶了。直到自身有此感受时,才意识到,任何事物,过量则适得其反,喝茶不能过量。男士,往往要推迟几年时间,尤其是嗜酒之人,还要推迟几年,才会感觉到喝绿茶或轻发酵乌龙茶,饮茶过多身体会不适。作为茶界前辈应该提出饮茶要节制,尤其是茶人,比其他人饮茶更多,应防止过量。

四十八岁时,由于偶然的因素,喝到了二十多年的陈年茯砖茶,汤色红亮,口感醇和,身心具感享受,从此,喝茶的种类就偏向了性温和的老茯砖。胃口特好,精力更充沛。几年来对此进行深入研究,突然发现,此茶对人体健康的作用,远远超越了茶叶内含成份对人体健康的范围,涉及到了生物工程,涉及到了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种类与数量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应该引起茶界人士的特别关注。至今,若从养生角度认识,二十年以上的陈年茯砖茶,可能是所有茶类里首选的茶,当然三十年以上的更妙。

2008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专家谢先生来杭州,向笔者提出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相关专家认为:“至今,饮茶有益人体健康,并未能在临床上得到确认,希望中国的茶专家能在这方面多做些工作。”咋一听,觉的十分愕然。不但因为FD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是世界上最权威的食品与药物检测机构,更因为中国的茶人,大多认为饮茶有益人体健康,并且有非常多的论文阐述饮茶有益人体健康的。但西方人是从科学的习惯思维来认识的,你说哪一种物质好,提炼出来,临床试验,就可以啊。为此,笔者挑最能反映饮茶可治病的内容,试图逐一去验证饮茶可治病,比如二十年以上的陈年茯砖茶,煮饮,可止痢的例子,沏饮促进消化的例子,并与医学教授准备合作,医学教授认为,此茶应该是能够调节人体肠道微生态。但医学院伦理委员会规定,不能直接在临床试验,必须通过小白鼠试验。再三申明,此茶是中国人日常饮用的,对人体无害的,但诉求无门,只得作罢。极希望有条件的研究者继续这一工作。

至2010年,对饮茶与健康的认识,又有了新的感受,新的认识主要是二个方面,一方面是健康概念的更新,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 至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概念确定为“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指出健康不但是身体硬件的健康,无器质性病灶。身体虚弱也是不健康,心理不正常也是不健康,不能适应社会也是不健康;另一方面是饮茶对健康的作用认识上,应该是饮茶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在精神方面远大于对身体硬件健康作用上。比如饮茶可清心,就能端正人生价值观,明确人生应走的正确道路;饮茶可使人心平气和,有利于提升人的修养;饮茶可明目,辩善恶,明是非;饮茶可寡欲,减少无休无止地向地球索取的贪欲。饮茶可提神醒脑,有助于逻辑思维等等。

事茶三十余年,应邀撰写饮茶与键康的文章多篇,宣讲饮茶与健康的讲座次数无法统计,每过一年、二年,又有新的认识,对以前撰写内容中的认识浅显,颇有愧疚之意,人们常说:“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关于饮茶与健康的认识,上述漫淡应该已经不是第一个层面了,至于究竟是第二个层面,还是第三个层面,尚留待今后岁月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