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网

公刘子茶道培训学校

浙江部分茶文化作品
来源: | 作者:tea168cn | 发布时间: 2012-07-24 | 502 次浏览 | 分享到:

浙江部分茶文化作品

 

周文棠

 

      摘自2006年《浙江茶叶》

 

1、最著名的茶文化杂志——《茶博览》杂志

《茶博览》杂志的前身是《茶人之家》杂志,《茶人之家》杂志创办于1983年,编辑室位于杭州洪春桥畔的“茶人之家”内,由当时的浙江省茶叶公司主办。1993年《茶人之家》杂志改为《茶博览》, 2003年起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新闻社、浙江国际茶人之家基金会联合主办,并向香港政府注册。2004年1月杂志全面改版,以“传播茶文化,推动茶经济,服务饮茶人”为办刊新宗旨,并开始正式向海内外公开发行。至今《茶博览》杂志已成为国内著名茶文化刊物。《茶博览》杂志编辑室现迁址于龙井路中国茶叶博物馆内。

《茶博览》杂志不同于国内众多茶叶刊物,众多茶叶刊物以科学性、严肃性为特点,以茶科研、茶生产、茶贸易、茶教育等读者为主要对象。《茶博览》杂志以文化性、趣味性为特色,在茶的趣闻轶事中、在阅读的潜移默化中浸润茶文化,二十世纪90年代兴起的茶文化团体、茶艺馆以及茶艺师群体成了它的主要读者群。

《茶博览》从整体设计、图片的色彩和运用、文章的内容和风格,都比较雅致。《茶博览》的文风以散文笔调为主,写茶人、茶乡、茶品、茶事、茶具、茶诗、茶画、茶书、茶史、茶道等,给人以大量的茶文化相关知识。文章大部分在千字之内,文字优美,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2、著名的茶文化著作——《茶人三部曲》小说 

《茶人三部曲》作为富含茶文化内容的小说收入浙江省茶文化志,是因为它从小说的角度,宣传了茶,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代、近代、现代中国茶业的兴衰史,扩大了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影响力,作者为浙江省作家协会王旭烽女士,作品曾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茶人三部曲》出版于1999年,分别是《南方有嘉木》、《不夜之候》、《筑草为城》,以绿茶之都杭州的忘忧茶庄主人杭九斋家族四代人起伏跌宕的命运变化为主线,塑造了杭天醉、杭嘉和、赵寄客、沈绿爱等各具不同社会意义和艺术光彩的人物形象。他们以各种身份和不同方式参与了华茶的兴衰起落的全过程。其间,民族,家族及其个人命运,错综复杂,跌宕起伏,茶庄兴衰又和百年来华茶的兴衰紧密相联,小说因此勾画出一部近、现代史上的中国茶人的命运长卷。

3、著名的茶歌舞——《采茶舞曲》歌舞

 1958年春天,时任浙江越剧二团艺术室主任的周大风和全团50多人到浙江泰顺山区巡回演出。他与村民们一同采茶、插秧,繁忙的生活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5月 11日晚,他以越剧与滩簧相结合的技法,吸收浙东民间器乐曲音调,并采用有江南丝竹风格的多声部伴奏,一个通宵写出了《采茶舞曲》词、曲和配器,第二天就交给当地东溪小学排演。小学生们一学就会,随着欢快的节奏,很自然地手舞足蹈,摹拟采茶动作,边唱边舞到校门外的茶山上采起了新茶。
   《采茶舞曲》歌词为:溪水清清溪水长, 溪水两岸好呀么好风光。哥哥呀,你上畈下畈勤插秧。姐妹们,东山西山采茶忙。插秧插得喜洋洋,采茶采得心花放。你追我赶不怕累,敢与老天争春光,争呀么争春光。溪水清清溪水长,溪水两岸采呀么采茶忙。姐姐呀,你采茶好比凤点头,妹妹呀,你摘青好比鱼跃网。一行一行又一行,摘下的青叶往篓里装。千篓百篓堆成山,篓篓嫩芽发清香。多快好省来采茶,好换机器好换钢,好呀么好换钢。”

采茶歌舞曲,周大风词曲,作于1958年,原为越剧《雨前曲》主题歌及舞蹈配乐,全曲以越剧音调为素材,具有舞曲风格。后根据歌曲改编成舞蹈小品《采茶舞》。“采茶”原是中国民间歌舞的体载,流行于南方产茶区,用于表现种茶、采茶的欢乐情绪,这首采茶舞保持了民间采茶舞的基本风格,采用民族五声徵调式,又有调式交替的素材,曲调欢快、跳跃,再现了采茶姑娘青春焕发的风貌。

1983年,宁波籍著名音乐、戏剧家周大风创作的《采茶舞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亚太地区优秀民族歌舞保存起来,并被推荐为“亚太地区风格的优秀音乐教材”。这是中国历代茶歌茶舞得到的最高荣誉。

4、 《中国古代茶诗选》及《茶人诗描》 

《中国古代茶诗选》是20世纪七十年代的茶文化力作,编注者为浙江杭州茶叶科学研究所的钱时霖先生—石濑茗翁。诗选选录了中国历代著名茶诗,并加以注解。脍炙人口的茶诗,读来抑扬顿挫,平仄押韵,能朗郎上口,是茶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挖掘整理历代著名茶诗,从茶诗词的角度进行研究亦能反映历史上风行的茶事活动,有助于增进读者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了解。由于它是现代最早弘扬中国茶文化的著作,作为经典茶诗集成,铭刻于茶人的记忆之中。

《中华茶人诗描》(诗)是浙江钱时霖先生、竺济法先生的力作,著作共收古今茶人428人,以诗歌形式描绘茶人事迹,附有入编者的简历、照片或画像,形象而又生动地展示了中国数千年来茶人之风貌。是通过诗描茶人阐述中华茶文化发展历程的经典著作。

5、《茶》邮票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于1997年4月8日发行《茶》(1997—5)邮票一套, 共四枚,名称分别为:

(4—1)“茶树”50分,为云南澜沧邦威古茶树图案;

(4—2)“茶圣” 50分,陆羽铜雕像(公733—804年),一生嗜茶,精于茶道,公760年隐居浙江湖州苕溪时著有《茶经》,被誉为“茶圣”;

(4—3)“茶器”唐·鎏金银茶碾150分;

(4—4)“茶会”明·惠山茶会图150分;

首套《茶》邮票在浙江杭州中国茶叶博物馆举行了首发式。该套邮票从以上四个方面概括地展现了中国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主要内容,旨在宏扬中国茶文化的优秀传统并进一步振兴国茶。邮票设计者为任宇、谢海青。邮票由浙江省邮电局发行,同日杭州邮票公司发行1997-5〈茶〉特种邮票龙井茶叶纪念封。

代表云南澜沧邦威古茶树的云南省思茅地区邮电局、代表陆羽铜雕像所在地和发行地的杭州市邮电局、代表唐·鎏金银茶碾所在地的陕西省扶风县邮电局、代表明·惠山茶会图所在地的无锡市邮电局在首套《茶》邮票4月8日发行日同时寄发了发行日各地邮电局邮戳纪念明信片。

首套茶邮票的发行,是二十世纪末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展示,同时也是中国悠久茶文化历史的宣传,进一步促进了茶文化的传播。